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灵州(上)(1 / 1)

灵武县之南十里处,坐在骏马上的张仲坚回首眺望,县城的城墙已经消失在视线之内了,他知道,更远处,突厥骑兵将如蔽日乌云一般滚滚而来。

“郡公,启程吧。”

开口的是不久前上任的灵州道行军长史黄门侍郎唐俭,张仲坚沉默的转回头,跟着大队驱马南下,身前身后,多有来回奔驰不停的唐骑。

张仲坚前隋入军,奋战十余载,在遇见李善之前不过是个小小军头,不管是在谁的麾下都难以晋升,一方面是因为出身微末,偏偏又是江南人氏,在北地没有人脉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其长相丑陋。

呃,尉迟恭长的也不行,但人家出身名门,尉迟是北魏勋臣八姓之一,百年间族中多有建功封爵者。

这么多年来,张仲坚一直盼着能手掌大军,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也的确等到了,在李药师与李怀仁之间,他坚定的选择了后者,以至于现在处掌四万余大军的灵州军主帅。

但张仲坚心里很清楚,自己能够出任主帅,很大程度上是因缘际会,自己的资历、战功都并不能服众,特别是在前段时间朝廷从十二卫体系抽调将领北上之后,要不是莒国公唐俭屡屡居中调和,并且支持自己,只怕军心不稳。

但即使如此,此刻也已经军心不稳,特别是灵州总管郭孝恪与天策府大将侯君集。

前者早就与张仲坚闹翻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早在原州战事时期郭孝恪上书弹劾李善就有了……那一次,时任陇州总管的郭孝恪丢了大脸。

而侯君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张仲坚应对突厥的策略不满……他觉得,这位广陵郡公不似魏嗣王、赵国公,或通军略,但却失胆气。

都布可汗携十万大军南下,渡过黄河后驻军贺兰山脚,斥候来报,帐篷如云,牛羊数不胜数,有铺天盖地之势。

一般来说,灵州的防御是以灵武县为核心,第一道防线布置在怀远县附近,也就是贺兰山南侧十余里之处,此地能依长城而守,有一定的优势。

倒不是说突厥骑兵不能突破长城防线,而是因为这时候的西北可不像后世那么干,此刻的长安都号称“八水绕长安”呢,以长城与几道河流,唐军很大程度上能削弱突厥骑兵大范围的迂回、包抄后路的战术。

而灵武县距离长城防线也不算太远,在黄河东岸,清水沟、安乐河等三四支黄河流域的旁支都是在这儿汇入黄河的,唐军主力驻扎附近,一方面因为可以以船只运输,粮草无虞,另一方面也能根据战局随时调整,支援前线。

就算突厥能不管长城防线的唐军前锋,也不管灵武县的唐军的主力,大范围绕过去径直攻击灵州、会州的其他区域也不好使。

一旦绕过唐军主力,就算是都布可汗也控制不住手下的兵力,大量的突厥骑兵肯定是散开劫掠,唐军可不像后世的明军、宋军那样缺少骑兵力量,说不得都布可汗的屁股就要被唐军捅了。

更何况,突厥南侵主要的目的在于粮草、人口,而这两样都是要带回草原的,而带着这些,突厥骑兵的速度、灵活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他们不可能不考虑被自己绕过的灵武县唐军主力袭击。

所以,不管是突厥还是前些年的梁师都,想要劫掠灵州、会州,甚至攻入原州,一定要将灵州军击溃,不然就不能放心的大抢特抢……而去年的几场战事,主要原因就在于襄邑王李神符、管国公任瑰的两度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