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积极要求进步(1 / 2)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1634 字 9天前

 第1027章积极要求进步

曹嶷刚从东木根山返回平城。

两相一对比,还是更喜欢平城一些。

都是草原,但差别太大了。

北边的草长得太稀疏草与草之间裸露着大量沙子,只有河畔及山麓才长得好一些,不多的农田也开辟在这一片。

平城这边的牧草就紧密多了。开之后甚至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蜜蜂飞来舞去,辛勤忙碌着。

单于都护府的人甚至帮云中郡培养了一大批养蜂人。

蜂蜜本来就是草原主要特产之一,以往主要靠采野蜜,现在人工养蜂。

这种技术在中原也是比较先进的。

蜂箱是由前晋张华在一本名叫《博物志》的书中记载,出现的年头很短,应该是晋时才有人尝试收捕野蜂,而在此之前多为野放。

平城东市已经出现了大量蜂蜜、蜂蜡,售价肯定比粮食、肉奶高多了,但比起中原蜂蜜的价格,不值一提。

今日曹嶷就遇到了亲自押送大批牲畜、奴隶、皮革、鸟羽以及蜂蜜至平城的徐澄之。

徐澄之是徐州东莞人,曾为徐州治中从事,前后侍奉过多位徐州幕主。

幕主经常换,治中从事却一直干了下去。

他是王衍的人,出任凉城大农也是王衍的安排,至今已快一年了。

“少监。”见得曹嶷后,徐澄之率先行礼。

凉城国大农理论上来说没有品级,有也是代国的官品,和中原不是一套体系。但在单于都护府深耕云中、马邑、凉城三郡数年之后,从代公兼任副都护开始,陆陆续续有好几个人兼领幕府官职。

比如,幕府分置左右长史,左长史仍是何伦,右长史则是代国辅相王丰。

再比如,幕府分置左右司马,左司马为孙和,右司马则是代国镇西大将军郁鞠。

二人之下,还有参军、从事中郎、督护各一人。

这个目的,一是为了模糊单于都护府和代国朝廷的界限,二是为了让代人分享权力,进入体制,以更好地调动代国的资源。

他们不是代公,只要有官当,仍掌握一地大权,管你上头是谁?

初时可能心理上还不适应,或念旧恩,或谓胡汉有别,所以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大梁天子的改革,从来都是循序渐进,而不是一步到位,给你留下充足的缓冲时间。

所以,凉城大农这个职位有个潜规则下的官品:正六品,比少府少监(正五品)低两级。

“弘道,以你我的渊源,何须如此?”曹嶷一把扶起徐澄之,责备道。

徐澄之眼睛一亮,低声问道:“天师——”

“哎,往事休要再谈。”曹嶷咳嗽了下,略微有些尴尬。

天师道历来受打压,被晋廷蔑称为“妖贼”,梁朝开国后又有什么区别呢?

今上为晋臣时,可是残酷镇压过天师道徒起事的啊。

徐澄之伯父、东莞徐宁徐安期可是鲍靓的弟子。

而鲍靓精通尸解之术,永嘉年间已带着大批门生弟子及其家人,并徐州豪族徐宁、臧琨一起南迁,开馆教授炼丹、尸解之法。

前几年,鲍靓见葛洪“道术非凡”,于是将女儿鲍姑嫁给他做续弦妻,夫妻二人一起研究炼丹、医药。

老岳父鲍靓还在研究尸解,因为他年纪渐渐大了,得为死后如何超脱于世考虑。

徐澄之没有跟着南下,但他确实是正儿八经的天师道徒。

曹嶷不知道他有没有私下里开馆收徒。

你可别让一帮拓跋鲜卑学了道术啊,万一战场上来招狂风大作,岂不完蛋?

于是,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弘道,你带来的牲畜、生口、蜜蜡我收了,有多少收多少。你以后好生做官,别乱来。我看你也挺有本事的,心思要放在正道上啊,翼护一方百姓,令其安居乐业不好么?”

“超脱了世人,却超脱不了自己,唉。”徐澄之听了有些不甘心。

说实话,他都想跑江南去了,道术使我快乐。

“今上不喜天师道。”曹嶷见了,低声叮嘱一番:“他是太白星精,法力非凡,你斗不过他的。”

徐澄之悚然一惊。

太白星精何等伟力,确实斗不过。不过,若今上建个神国就好了,统治天下不比现在容易多了?

见徐澄之已经受到了震慑,曹嶷不再多说,而是看着那些蹲在墙根下的男男女女们,问道:“哪里来的生口,怎如此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