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拉胯的副皇帝(1 / 2)

临安不夜侯 月关 1707 字 1个月前

 赵璩居然会拒绝接受天子之位。

而且,他这和那种礼仪制度中的“三辞三让”还不一样,他这是真的不想当皇帝。

张去为把消息传回垂拱殿后,一时间两宫和众大臣都傻眼了。

皇帝的候选人一共就这么两个,一个坚决不肯当,那还能怎么办?

吴皇后和赵璩最亲近,如果可能,她当然希望由自己抚养长大的赵璩登基。

但是赵璩不肯,这也没有他强迫的道理,难不成搞一个“黄袍加身”?

吴皇后了解这個养子的脾气,他既不肯,那就没得劝了。

况且,公允地讲,她也觉得赵瑗更合适。

两宫和众大臣又简单磋商了一下,就一个候选人了,其实也没什么好商量的,便叫张去为再去请赵瑗来垂拱殿了。

张去为到了皇仪殿,毕恭毕敬地请普安郡王赴垂拱殿面见两宫、宰执和六部尚书。

等赵瑗到了垂拱殿,众大臣便请他上座,齐齐拜倒,口称官家。

自此,确立了南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皇帝既立,就要为大行皇帝定庙号,为两宫立名份,以继任者身份为大行皇帝治丧。

韦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吴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而恩平郡王赵璩,则被册封为晋王。

其实,只要先把宫里的名份确定下来,就可以为大行皇帝治丧守孝了。

登基大典是要等到守孝结束的。

一方面,这是送旧立新的礼制。

二来也是因为,新君登基有一套很隆重、很繁琐的程序,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准备好的。

因此新君灵前即位后,先以皇帝的身份主持国事,执掌了权柄。

但是要等他给大行皇帝治丧完毕,新君登基大典准备好了,才能正式登基。

一些相关的皇室人员的提拔、想要任命的大臣,完全可以在登基大典上颁布任命,这也算是一种君臣同喜。

可是,赵瑗对恩平郡王赵璩的册封,有种迫不及待的味道。

赵璩和赵瑗两兄弟以前故作不合,私下里感情却很好。

那时赵璩就不只一次对赵瑗说过,他不争皇位。

即便如此,赵瑗也没有想到,当皇位真的送到赵璩面前,他只需要点点头的时候,他竟连片刻的犹豫都没有,当真坚决辞受了。

如今赵瑗已经称帝,对自己这个“亲兄弟”自然要投桃报李。

皇帝的兄弟当受封一字王,也就是亲王。

一字王的王号里边,以“晋、秦、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

因为这四个封号代表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四个国家。

这四大封号之中,又以“晋”最为尊贵。

四大尊号往下,就是第二梯队的“周、鲁、赵、魏、梁、燕、代、韩、宋、吴、越”等。

赵瑗封赵璩为晋王,这就是把最尊贵的王爵封号给了他。

此前,大宋第二代皇帝赵光义也曾领受过这个封号。

不过,这个王爵封号没有世袭下来,那就可以再拿来封予别人。

唐朝时候,秦王这个封号,也是曾被反复利用过的。

毕竟,王爵封号一共也就那么几个。

如果仅是一个尊贵的封号,也还没有什么。

但是赵瑗在旨意上,还特别申明:晋王赵璩一应王仪卤簿,均比照天子而行。

这就不仅是“一字王”,而且是“并肩王”了。

“一字并肩王”,历史上并不曾有过这样一个称呼。

评书里边,只是把“一字王”这种封号、“并肩王”这种待遇总结在一起,杜撰出的一个王号。

可是“一字并肩王”的王爵封号虽然不是真的,历史上享有过这种尊荣待遇的王爷,却是真的有过。

而今,鹅王也拥有了这样的尊荣,俨然成了大宋的副皇帝。

如果说,这些封赏都还只是尊荣封号的话,那么赵瑗给赵璩的另一项职务,就真的形同副皇帝了。

赵璩被赵瑗任命为“总领御前参政,参决军国政事。”

大宋皇帝控制下的最高衙门分为财政、行政、军政和监察四大系统。

财政就是三司使,行政就是中书和门下,军政就是枢密院,监察就是台谏。

而由这四大系统提交上来的一应重要军国大事,皇帝是不能一个人随随便便就做出决定的。

他需要召开“御前会议”,召集宰相、枢密使和相关的六部大臣共同商议,最终做出裁决。

像现在赵构死了,需要议立新君,两宫召集的这次垂拱殿会议,实际上就属于一次“御前会议”。

而以后这种关乎国家社稷的重要会议,赵璩都有权参加并且拥的投票权。

当然,以鹅王懒散的性子,真要召开御前会议,决策军国大事的时候,他会不会脑袋疼屁股疼的找借口不去,那就不好说了。

皇家治丧、新帝登基,这些事情,在二十七天内完成了。

正好皇帝守孝也结束了。

而原本定下的今科大考,若仍按原定时间,此时应该已经举行完毕了。

但是,因为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大考推迟了一个半月。

大考轻易是不能取消的。

尤其是这回,全国考生已经齐聚临安城,名都报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