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剧不适合做商业片?
难!狡猾如王晶,透露实情来也颇为坦诚,把喜剧的原理总结为:既然笑不通行了,不如转向相比笑,更能引起共振的情绪,比如热血,比如哭。
去年是一个更加明显的节点,整个上半年电影市场都被热血占据。年度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开启动漫电影元年。
年度票房亚军流浪地球,一句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开启科幻电影元年。
不管这个元年是否妥帖,但背后就藏着改天换地的潜台词。
到了秋天,哭变成华语电影爆款的关键词,过去我们因为爆笑走进电影院;现在我们带着纸巾在黑暗中爆哭。
疯狂的外星人新喜剧之王飞驰人生票房全不如预期。年初王宝强公司28亿保底疯狂的外星人,最终电影票房只有22亿,离保底差6亿。王宝强惨败,忙活一场,亏损近2亿。
今年,喜剧遭遇的另一个滑铁卢叫伟大的愿望,一部觊觎国内大银幕的纯性喜剧,在商业上一度被给予厚望?
结果我们都看到了,撤档,改名,回归
喜剧的一大铁律就是打破传统规范,可如今的空间越来越小。渐渐的没那么多的观众想去看喜剧,没多么多的影视公司愿意拍喜剧。
韩日欧美的喜剧电影充斥很多新鲜笑点,即便一些段子换药不换汤还是觉得可笑。而国内的喜剧电影越来越无聊,一群演员假装很热闹地逗人笑,讲着无聊的网络段子,看着看着都会让人产生耻感。
如果说国人不幽默,段子手们挺牛逼的啊,如果说编剧们不幽默,段子手们当了编剧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好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人的原因,真正自己喜欢想拍喜剧的导演不多。这种导演你让他拍喜剧他一定能拍,但不会好笑。
对他来说搞笑就是耍嘴皮子,是台词上的事情,情节上再弄点巧合就成了。拍摄时自己觉得搞笑,但那是因为他认识的演员在他面前装疯卖傻所造成,而不是剧情人物好笑。
更大是环境的原因,审查老爷们使创作者不敢让官方形象出现在喜剧里,阻碍现代背景的喜剧故事的创作和各种桥段的设计,使创作者倾向于拍古装片。
但审查同样禁止篡改历史、借古讽今,又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古装喜剧。搞笑的原因首先是失谐,越高大的形象越容易搞笑,禁止这些,那人物、剧情就只能局限于小人物和生活场景。
就拿周星驰的电影举例,好笑的电影,主角身份多半是警察、特工、有身份的、有特殊能力的、有特殊使命的人,剧情多半是某个任务、使命,而不是小人物的普通生活。
更何况现在获取充满喜剧感的方式越来越多,抖音,B站,相声,娱乐节目,真人秀等。甚至快餐化使得很多人已经无法再静下心来去全身心地去看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
到底是谁的错?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