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智取衢州(2 / 2)

明越坡 国之祯祥 1556 字 2023-08-23

gu903();我也顾不上客套,也不问他有没有吃饭什么的,立即拉他进了书房。

傅友广当然也是与我不讲客套,开门见山地就跟我说了一个重大的消息:赵普胜死了!

听闻这个消息,我也是大吃一惊。

赵普胜是徐寿辉麾下“四大金刚”之一,长年驻守安庆、池州一线。也就是说,徐寿辉在东线与朱元璋对峙的最前线,就是赵普胜在全权负责。

现在赵普胜死了,怎么死的?

傅友广立即给我讲起了此事的来龙去脉。

这事儿还得从朱元璋的反间之计说起。

当初,因为赵普胜早年间与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及俞廷玉父子之间有旧情。在袭取枞阳之时,俞家父子故意去劝降赵普胜。

当时的效果是拖住了江面上的赵普胜,使朱元璋部顺利地夺取了枞阳之地。

但这俞家父子劝降之计更深远的效果,就是让天完政权内部对赵普胜产生怀疑。现在这个效果就体现出来了。

陈友谅欲取代徐寿辉,首先得剪除他的左膀右臂。

徐寿辉帐下“四大金刚”为邹普胜、丁普郎、赵普胜、傅友德四人。

这四人之中,丁普郎、傅友德均为陈友谅旧将。因二人作战勇猛,加上陈友谅的极力推荐,因此受到徐寿辉重用。

真要说起来,这“两大金刚”还算是陈友谅的人。至少在陈友谅与徐寿辉发生火并的时候,这二人应该不会公然反对陈友谅。

真正算得上是徐寿辉嫡系、且与陈友谅没有瓜葛的就只剩下邹普胜、赵普胜二人了。

邹普胜是湖北麻城人,铁匠出身。当初徐寿辉准备造反的时候,就是邹普胜替他提供兵器。

徐寿辉称帝之后,感念昔日这位兄弟的恩情,便封其为太师。

论资格,邹普胜是“四大金刚”中最老的一个。但要论行军打仗的水平,他可是最菜的一个。

也正是因为如此,徐寿辉建立天完政权之后,邹普胜一直贵为太师。但并未裂土封疆,为其镇守一方。

赵普胜就不一样了,他是安徽庐江人,早年在巢湖一带与廖家兄弟、俞家父子为伍,后来才投奔徐寿辉。

但赵普胜能位列“四大金刚”之一,那绝对靠的是实力。

徐寿辉之所以让赵普胜带兵镇守安庆、池州一带,一是因为赵普胜打仗有一套;另外,也是因为他是安徽人,对这一带地形熟悉。

可以说,徐寿辉的这个安排是十分正确的。自从赵普胜镇守天完政权的东线以来,朱元璋可是没占着什么便宜。

即使是派出徐达这等千古名将,也没捞到什么太多的好处。也正是因为如此,朱元璋才用了反间之计。

要说朱元璋的这个反间计能够成功,那也真是时也、命也!

因为,陈友谅也想利用这个反间计做点文章。

刚才已经分析过了,陈友谅想铲除徐寿辉的左膀右臂,最应该下手的目标无疑就是赵普胜了。

正好,朱元璋又弄出了这么个反间计。不知道是陈友谅真的“中计了”呢?还是陈友谅在“将计就计”?

陈友谅自倪文俊欲取徐寿辉而代之事败,当机立断,杀了倪文俊,自称宣慰使,不久又自称平章政事。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陈友谅率军攻克龙兴(今江西南昌)。

此时,徐寿辉有了迁都龙兴的想法。

从当时的战略局势分析,元军主力在北方,汉阳所受到的元军军事威胁无疑比龙兴要大许多。从这一点来看,徐寿辉萌生迁都龙兴的想法也说得过去。

但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分析,徐寿辉意欲迁都龙兴,又让人无法理解。

毕竟倪文俊死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陈友谅就是一个新的“倪文俊”,他与徐寿辉迟早得摊牌。

既然陈友谅迟早得与他撕破脸,他为什么还要迁都到陈友谅的地盘上呢?

待在汉阳,虽然受到的北面元军的威胁更大,但他至少还是天完政权的“一把手”;一旦到了陈友谅的地盘上,他顶多也只能做个傀儡。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这样的事情,让我们觉得无法理解。

兴许我们只能从玄学方面去获得解释了。

这龙兴,是不是就意味着“龙的兴起”?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