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2 / 2)

gu903();一连好几日,徐府都大门紧闭,谢绝外客。因那天晚上萧瑾并未露出风声,所以外人也不知其中凶险,更不知道这徐家父子二人已经失了圣心,差点把自己给作死了。

这两天他们父子二人闭门造车,苦思冥想,日日不得好眠。

该说不说,他们父子二人本事还是有的。

十日后,两人终于按照柳承智那无理又刻薄的要求,弄出来一架不要牛也能耕的木质农具。

第54章踏犁◇

◎徐家父子的能耐◎

这一日,工部不少官员都跑去城外看热闹。

如今正值夏日,田里稻子都已经种下,长了好大一截。

不过众人的目光显然不在这田地里,而在旁边未开垦的空地中。只见那里头几个老农捉着一个犹如汤匙一般的犁,长约六尺,前头束有铁刀,木架铁铧,铧口用熟铁打制,瞧着有些份量,怕是得有一斤多重。几人站在犁后,左脚规律地踩踏,泥垄便成行列,与牛耕几乎无异,只是比牛横稍慢一些。

徐庶算了算,以这踏犁进行耕作,功效比牛耕大约低至一倍多。

虽说慢了一些,但是人力毕竟比不得牛耕,一头牛,寻常百姓也养不起,但是这个塔犁却能用上几年,若是小心一些,用上个十几年也未尝不可。最重要的是,这是木头跟铁做的,价格比买一头牛可要划算多了。

累是累了些,但累的是人,人力才是这个廉价的。他们能做到如今这样的地步,已经是极限了。

柳承智却还挑三拣四,怎么看怎么不满意。诚然,徐家这父子两个确实做出了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柳承智觉得还可以再提升一下:“我说徐尚书,你这个玩意儿耕地也忒慢了一些,就不能让它变快一点吗?”

徐庶掀开眼皮:“要多块?”

柳承智不假思索地道:“可否如人走路一般?”

那样岂不是方便多了?

徐征忍无可忍:“你要是真不懂,就赶紧闭嘴!”

“不可无礼。”徐庶制住了儿子,回头瞧见柳承智面色不虞,便知道这人又生气了。

小人气性高,眼前这个还是个得罪不起的小人,徐庶为了儿子的前程,耐着性子同柳承智解释:“人力终究比不得牲畜力大。不过,这踏犁也有它自己的好处,别看如今在平地上比不得牛耕,但若是遇上山地,可远比一头牛来得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凡事不可片面地比较。再说能做到如今这个地步,已经极为不易了。我们父子俩只有这大能耐,若是柳大人不满意的话,可否亲自指点一番,我们也好改动?”

“这……”柳承智哑口无言了。他就是随便挑挑刺,真叫他指点他又说不出来什么,只问:“真不能再快了?”

徐庶摇了摇头。他又不是神仙,哪能造的出十全十美的东西?

“行吧,”柳承智撇了撇嘴,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聊胜于无了。先这样吧,我这就带着东西进宫面圣。若是圣上不满意,无论如何你们都得继续改。”

徐庶退后一步:“柳大人请便。”

柳承智叫来两个人,将这踏犁放上牛车,准备进宫。

一左一右殷切地跟在柳承智旁边,熟练地拍着马屁:“大人小心些,别碰着自个儿了。”

“哪那么容易碰着了?又不是瓷器做的。”

话虽如此,可很显然口不对心,柳承智极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

徐庶看着这一幕,方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厉害。

一转眼,人跟牛车都走远了。

这两个人是柳承智最近新收的左右手,柳承智进宫,他们也能跟着一道露脸。这可是个极好的机会,余下人见状,无不羡慕。

徐庶目光划过这些人,他在他们脸上看到了羡慕、嫉妒、跃跃欲试。他知道,若有下一次,他们必定会争相恐后地围在柳承智身边,寻求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哪里都不缺见风使舵的人,工部也并非犹如一块铜墙铁壁,徐家父子二人在柳承智这儿碰了个软钉子之后,柳承智在工部的威望就渐渐地起来了。也有不少人主动向他示好,尤其是今儿看到前头已经搭上柳承智的那两个人得以进宫露脸,他们也就更加蠢蠢欲动了。

柳承智对此心知肚明,他就是要让徐家父子知道自己在工部的地位。

也因为这个,柳承智觉得自己越发能耐了,瞧瞧,对上一个尚书他都能不落下风,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有封侯拜相的潜力!

柳承智这么大摇大摆地把东西给带走了,徐征想想就憋屈:“分明是咱们弄出来的东西,怎还要他去邀功?”

还有,他们工部的人什么时候竟跟了这个讨厌鬼?真是墙头草,两边倒。

徐庶目光悠远,瞧着牛车卷起的一地尘土,很快又散于风中。他在想,以后徐家会不会也跟着尘土一样,一转眼就都散了。他本以为自己有足够的实力跟新皇抗争,也以为自己掌管工部多年工部早已经是自己的天下,殊不知新皇只是不声不响地抬起一个毫无能力、只会耀武扬威的废物,他自以为团结一致的工部就瞬间土崩瓦解。

他原以为,工部所有人都跟他一样,对那考核制度能抵制到底,不愿意改变,也不想改变,结果到头来,一厢情愿的那个人只有他。

新皇说得对,这工部,确实不是非他不可,换了一个尚书,没准会更好。

徐征嘟囔了半晌不见应答,抬头一看,见父亲

神色悲凉,忽然慌了:“父亲,您怎么了?”

徐庶长叹一声:“没什么,只是觉得自己从前太自视甚高了。”

他望向徐征:“儿啊,往后不要再意气用事了。”

新皇不是先皇,他可不会心慈手软。

另一头,柳承智已经将这踏犁送到萧瑾跟前了。

萧瑾精神一振,真没想到,徐家父子还有这样的能耐。

要是他没记错的,这踏犁在历史上也有过记载,踏犁之名始见于宋代文献,宋代改良后广泛应用于两淮之间,大大提高了农业发展。

如今他正要开垦两广的土地,有了这踏犁,总算不用头疼耕牛的事情。

gu903();